农民是香的,乡村是美的,红色名村是有灵魂的
发布时间: 2021-08-23 浏览次数: 10

我们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七月中旬开始,七月的南昌赤日炎炎,但骄阳并没有使我们露怯,“出征仪式”上学院领导讲了很多,其中提到他们那个年代大学生三下乡的情况,在他们那个年代的观念里面可能会觉得“大学生是香的,农民是臭的”,可亲自下乡后才发现原来“大学生是臭的,农民是香的”,农民可能不会太多理论,但他们有实践的智慧。因此作为调研组的一员,我对学习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多了一分渴望,也对此次的乡村调研多了一份期待。

在这几天里我们走访了张家湾村、源头村、三角池村、高滩村和沿背村,这些村庄打破了我原先对农村的一些固有观念,楼房错落有致,而砖瓦房多为故居和供人参观的景点,道路小巷干净整洁。乡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看到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明朗。

张家湾村的孔原故居附近打造了很多红色场馆,里面的立体壁绘和雕像细致生动,我们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些条件艰苦但信仰坚定的岁月。在孔原故居的旁边有一片蔬菜园,南瓜藤蜿蜒盘绕,橙黄的南瓜花向阳而生,开得灿烂。这样安静祥和的美景环绕着红色场馆与旧址,令人心生敬畏又心怀感念。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源头村。这里的石硖冲水库鸡鸭成群,鸟语花香,处处生机勃勃。走上石阶到达山顶,山的另一头是更加令人惊叹的旖旎风光,碧水柔波粼粼,风抚芦苇飘荡。我们上午到达源头村村委会时,有一个阿姨很热心的为我们指路,后来经过介绍,才知道这位阿姨正是高自立烈士的孙女——曾继华。听了曾阿姨一家的故事,从高自立患有腿疾的女儿自愿来帮村里修水库的年轻人洗衣服开始,到用政府定期发的70元钱帮助贫困村民的孩子上学,高自立一家的故事感人至深,讲到动情处,曾阿姨潸然泪下,我们也都因这一个个朴实动人的故事热泪盈眶。曾阿姨一家历经坎坷,家里很多人身患重病,但她却自愿把接受补助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去买菜来补贴家用。“我妈妈是残疾人,她都能做到靠自己的双手劳动生活,我也可以”,曾阿姨的话一字一句敲打在我心坎里,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红色家风的强大力量,那种血浓于水的传承感,不负先辈意志的使命感,可以使人忘却小我,成就大我。



回过头来审视自己,作为大学生,我能为社会大众做些什么呢?我们都应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而当我找不到确切答案时,就会想到高自立一家的事迹,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是为村民的孩子们提供义教,也许是写一篇文章宣传一个美丽乡村。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少,影响力有限,但只要我们愿意贡献一点烛幽之光,微光汇聚终成星河,也总有一天能照亮乡村振兴的漫漫长路。



去老关镇三角池村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莲花,粉嫩的花瓣在阳光的沐浴下晶莹剔透,郁郁葱葱的莲叶更显莲花的清纯可爱。到了三角池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三角池村的廉政文化教育馆。馆内设有从古至今众多清官与贪官的故事展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视频,我们看到了贪官锒铛入狱的下场和懊悔的泪水,听到了清官一心为民亦受民爱戴的佳话,同时深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重要性。为人正直是为官清廉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坚持自己正直的品性,人都是有贪念,这是人性的弱点,很多时候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修身养性,控制自己的贪念是我们的必修课,只有当心中的大义胜过贪欲,才能使我们走的每一条路都通往正确的方向。

在这些村庄里,我看到了很多未曾见过的美丽风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见识到了乡村振兴给村子带来的新变化。此行收获良多,同时也对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是乡村充满了信心!



供稿:刘文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