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已经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广大学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善于“触网”、敢于发声,积极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尤其要在打通党的科学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苏区振兴研究院教师沈夏珠博士,长期活跃在媒体一线,先后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撰写网络文章10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国家网信部门全网推送。今年以来,他应邀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七一”重要讲话、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三篇评论均被国家网信部门全网推送。其中首发中国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一文,根据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deological web articles evaluation system,简称iWaes系统,是由光明网发起,联合光明日报理论部、南京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的网络文章评价系统)显示,阅读数已经超过640万。他于今年6月28日首发中国网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理有利有效》一文,根据iWaes系统显示,文章转载数109、参与转载媒体数 76、搜索引擎收录数 91,阅读数近190万,位列iWaes系统6月网络评论文章TOP30榜第2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广大学者将研究成果及时发表在网上,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做好“四个服务”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