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学与思”版刊发我院汪忠华副教授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 2022-06-28 浏览次数: 18

   6月26日,《江西日报》“学与思”版刊发我院汪忠华副教授理论文章《为苏区振兴发展贡献智库力量》并被“学习强国”平台全文转载。文章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专门开展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应用对策研究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百强智库,充分发挥了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文化传播、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了智库力量。



全文如下:

为苏区振兴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为更好地服务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党和政府决策建言献策,同年12月,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成立。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专门开展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应用对策研究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百强智库,苏区振兴研究院充分发挥其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文化传播、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当好振兴发展的“智囊团”。新型智库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时,往往涉及社会科学多个领域、多个组织和多个学科,不是靠某个学者、单个学科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必须加强战略谋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统筹资源利用,形成建设发展合力。要高位推动,坚持谋篇布局与组织领导“两手抓”,把智库建设打造成上下贯通的“一把手工程”。要切实夯实智库建设的制度基础,持续优化智库建设发展的制度环境,规范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研究平台、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等各项制度体系。苏区振兴研究院结合其高校的学术资源和自身定位,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研究团队,破解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问题。
当好社会服务的“参谋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强化智库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是新型智库的重要职能。要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精准对接实务部门,充分参与到国家和省里重大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中期建言、后期完善等环节,有针对性地持续深入开展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更高质量的对策建议,不断提升智库贡献力。苏区振兴研究院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对完善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事前评估,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的出台打下了基础、贡献了智慧。
当好资政育人的“思想库”。依托于高校组建的智库具有学科依托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发挥智库专家的专业和学科优势,通过理论研讨、座谈交流、重大项目立项等形式,深化重大理论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注重引导智库与学科良性互动,构建学科-智库互促体系,打造跨学科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示范点,着力构建学科为智库提供理论指导、学理支撑、人才保障,智库为学科提供场景应用、问题导向、范式创新等相互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新生态。苏区振兴研究院立足苏区红色资源特色,研究探讨全国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理论与经验,与“苏区振兴”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科-智库互促体系,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苏区学”,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渠道。

原文链接:

https://jxrb.jxwmw.cn/system/2022/06/26/019687351.shtml





撰 稿|黄玉发

                 图片|江西日报

   一审一校|黄玉发
               二审二校|严文波
               三审三校|刘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