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上常亮的灯
发布时间:2021-08-21  浏览次数:77

在我提笔写下这一篇心得时,四周已是万籁俱静。傍晚时,村民家中晃动的点点灯火,此时此刻也已归于平静。只有道路两旁,笔直挺拔的路灯,用自己的光亮温暖着平坦的乡村大路。

从安源镇张家湾村到青山镇源头村,从老关镇三角池村到高洲乡高滩村,再到今天晚上入住的坊楼镇沿背村,这已经是本次三下乡调研的第四天。一路上走过、看过、问过、谈过,每每谈及乡村振兴时,村干部总是如数家珍。


安源镇张家湾村村委座谈会



“我们这里的吉内得富硒大米卖的很好的,已经远销香港了。”

这是我们实践队伍与高州乡高滩村王光辉书记座谈时,书记拍着胸脯对我们所说的话。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与激动,令我大受震撼。我仿佛已经看见,翻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的金黄麦浪。而这正是“村企合作、村企共建”的傲人成果!

“我们这里的莲鳖共养基地还在摸索阶段,但是已经有电视台来拍过节目了,目前情况非常乐观。”

这是我们实践队伍与老关镇三角池村何树萍书记探讨“共养”项目时,在高兴之处,书记的真情流露。有底气、负责任,这是书记对村中心血付出的肯定回答,是对村里发展特色产业的美好规划!


三角池村何树萍书记在座谈会上分享“共养”项目成功经验 



“我们这里……

 一字一句的交流探讨中,我看到的是乡村振兴、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景。

 然而谈及村中的困难时,村干部们也都对我们开诚布公。

“我们这边现在就是红色资源宣传的人才少了,这一块还是很空缺。”



“我们这边资金方面还是很短缺的,有很多事情我们想办,但是不好办。”

“我们这边……”

虽然对他们的访谈时间只有不到两个小时,但是他们的热情真诚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有苦有乐”,是这些基层干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5+2、白加黑”,作为村中的一把手、话事人,这是每一个基层干部都经常要经受的考验。

“我们不是说简单办一下就好,而是要办到群众满意才好!”这是这些天来我所见过每一位村干部的责任态度。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他们是做工作的“最后休止符”,他们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话语掷地有声,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他们是真正的灯塔,他们是真正的火炬。淡泊名利,默默燃烧,在广大的农村原野上,发光发热。他们以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在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摸索“好点子、土办法”,身化火炬,照亮前程!

他们正是乡路上那挺拔的灯!

 

 

供稿: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罗韶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