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藏村庄,新风文明塑新颜
发布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74

2021年的暑假,我参加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跟随着队伍来到了萍乡我们小队的主题是“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天我们前往张家湾村,村书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党建宣传员十分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上午给我们介绍了张家湾村的基本情况,下午则让我们采访村民。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源头村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自立在广场上的铜像,阳光下的铜像沉默着,守护这个小村庄。在高自立纪念馆中,一位公正清廉、爱国热血的烈士,他的一生缓缓向我们展开而高自立的孙媳曾继华女士,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曾继华母亲是高自立的女儿,得知爷爷位居高职,曾经问她母亲能否借爷爷的名气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但母亲严肃地拒绝了她的请求,并说:“日子苦一点又怎样,同样都是一双手,别人能过日子我们怎么不能过日子?我们不能坏了父亲的名声。”她听取了母亲的教诲,往后的日子再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母亲因为天生身体残疾,右腿麻痹不能动,只能跪在地上洗衣服。村里要修水坝的时候,她的母亲主动帮修水坝的工作人员洗衣服。别人都说:“那些男孩子自己懒不洗衣服,你为什么要帮她洗?”母亲说:“他们也是为村里面服务,我就帮他们洗个衣服。”革命尚未成功时,家中女眷以泪洗面后接到在延安的高自立的书信,奶奶义反顾地前往延安。因为擅长手工,奶奶在延安时候做鞋子和酱油,赚了一些钱,本来想留给家里的小孩,但是高自立把钱全部捐上去了,一分不剩。奶奶问:“为什么要把钱都捐上去呀?”但高自立说:“等到全中国解放了,能够养得起全中国的人,你还怕我们家的小辈不能过日子吗?”曾继华女士,说到激动的时候,潸然泪下。为听众,我也深深地被这种革命精神所感染。虽然这种故事也能在书上看到,但是只有当当事人真正把故事讲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和革命人士顽强不息、清廉自爱的精神。

在新中国正式成立前,革命过程不仅曲折,且难免会有痛。正是在这种曲折的斗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忠烈的革命儿女有些人的故事被记录成书,有些人的故事却仍待发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了庆祝党的百岁诞辰,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村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来了,革命烈士的纪念馆修筑好了,各种党史教育活动办起来了,我也真切体会到乡村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我记忆中的乡村是泥巴路蜿蜒到每家每户,砖瓦房不规则地散布在村中。村里面没有公厕,村民家里只有一个粪桶供人解三急垃圾随处可见,鸡屎鸭粪满地都是,想要拜访村里的亲戚,还要历经山路十八弯。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所见到的农村,水泥路修得宽阔平整,村民的房屋进行了翻新,公厕更不必说村中还成立了各种合作社、修建了各种基地,只为让乡村换新颜,让乡村振兴起来。

绿水青山藏村庄,新风文明塑新颜。我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农村的面貌还会变得更好。




供稿:温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