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苏区史研究新成果 ——《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研究》专著出版 | |
|
|
发布时间:2022-07-21 浏览次数:12 | |
立意高远,体系完备。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巩固、建设和发展中央苏区的光辉实践为主线,紧密结合当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粮食安全等实际问题,主要探寻了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总部为了反“围剿”战争胜利,供给红军部队粮食,解决人民群众吃饭问题,采取和实施的粮食生产、粮食动员、粮食征集、粮食分配、粮食运输、粮食储存、粮食调剂、粮食节约、粮食贸易等政策、措施与实践活动。在实地考察和分析史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了中央苏区粮食工作历史背景、粮食工作机构、粮食工作基金来源与用途、粮食工作政策、粮食工作内容、粮食工作意义特点、经验与启示等,促进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工作体系。 史料丰富,价值厚重。该书大量引用了毛泽东等苏区领导人的报告、文章,《红色中华》等苏区报刊资料,以及现在出版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等史料汇编、选编、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论著,用史实说话,以史料论证,将中央苏区粮食工作建立在史料丰富的基础上,令人信服景仰,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汲取历史智慧。中央苏区时期的粮食工作通过红军长征发展到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工作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需要深入研究、接续传承和创新。该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党史观,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中央苏区粮食工作历史文献,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工作体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有利于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加强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社会群众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 思路明晰,方法得当。该书重点研究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重要粮食工作思想,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粮食经济思想,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的军事经济思想,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的粮食工作实践,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粮食部长陈谭秋、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陈云、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部长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部长邓子恢等苏区领导人的粮食工作思想与实践,充分肯定了苏区粮食工作在反“围剿”战争、经济建设、政权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历史作用、特点、经验与启示等,充实丰富了党史及苏区史研究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文化支撑。该书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多角度说明苏区粮食工作在苏区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整体打造一部中央苏区粮食经济专史。将中央苏区时期的粮食工作放在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和中央苏区史的整体框架中全面考察、系统梳理和综合评价,主要揭示苏区粮食工作与红军作战的密切关系,“要做到红军一到就要有饭吃!”将中央苏区粮食工作与全国各苏区粮食工作进行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将苏区史与民国史会通,分析比较中央苏区粮食工作与国统区粮食政策的区别。赴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井冈山、吉安、吉州、青原、吉水、峡江、新干、永新、安福、永丰、万安、泰和、遂川、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信丰、长汀、上杭、连城、宁化等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实地考察苏区粮食工作遗迹旧址,查阅档案、历史文献、地方志、文史资料等。 —————————————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曾山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7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为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经验需要总结借鉴。中央苏区的粮食工作理论与实践,不仅为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进行和苏区各项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三农”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粮食安全、精准扶贫脱贫、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工作体系,振兴发展原中央苏区县等,提供了经验教训,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四史”教育,重点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弘扬苏区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力建设吉安“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省共富共享美好生活实践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厚重的文化支撑。
撰 稿 王才友 一审一校 黄玉发 二审二校 严文波 三审三校 刘善庆
作者简介:王才友,江西吉安人。1982年6月生。先后获得井冈山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革命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 ——————————————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人民日报》2020年12月30日,第1版。 《江西吉安: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民网,2021年10月5日。 |
版权:江西师范大学(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ICP备案编号:赣B2-20050166号-1 | |||||
地址:[瑶湖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791-88506720、88506895 |
邮政编码:330022
|
|
欢迎关注! 苏区振兴研究院 |
||